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温州包装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企业名录 会员风采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供求市场
 
产品供求
行业资讯
会展信息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温州包装联合会 -> 首页 > 通知公告

春华秋实三十载,转型发展铸辉煌
发表时间:2012/10/13    信息类别:通知公告会长单位
春华秋实三十载,转型发展铸辉煌
 

——温州市包装联合会成立30周年回顾和展望

      1982年12月1日,温州市包装联合会的前身温州市包装技术协会正式成立了。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在这风雨兼程的三十年里,温州包装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的指引下,温州包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一、 三十年回顾与成就

  
(一)包装工业三十年回顾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温州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温州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三十年中,温州包装历经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从以国有、集体企业为主转向民营企业为主的格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三十年包装与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同行。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给温州包装行业插上了飞腾的翅膀,搭建了发展的平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三十年来,温州包装行业基本上完善了为工农业配套服务的包装功能,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包装体系。温州包装工业己迈入包装大市、名市的行列,正向包装强市迈进。三十年来,在一路披荆斩棘的进程中,温州包装也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和温州金融借贷风波的复杂环境下,全行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攻克时艰,转危为机,逆势上扬,实现了包装行业的历史性突破,为我市经济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包装工业经济规模持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温州包装工业总产值610亿元,是1982年4374万元的1386倍。包装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62 %,成为温州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全市7073.61亿元的工业产品和181.65亿美元出口商品的包装任务,位居全省同行业前列。全市包装工业企业数从1982年的近百家,增加到5000多家,规模以上的包装企业1300多家,产值350多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0%。

  2、集群型包装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我市包装工业从一个分散的辅助性行业,已经形成了包装机械、包装材料、包装印刷、塑料包装、纸制品包装等门类齐全的包装工业体系。已拥有“中国包装名市”、“中国包装机械城”、“中国印刷城”、“中国塑料之都”、“中国塑编城”、“中国食品与制药机械产业基地”等国字号和“浙江省包装特色产业基地”的金名片,经世界包装组织批准由我市金泰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世界包装组织亚洲包装中心”入驻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产业基地的建设,有效提升了温州包装产业的总量及其科技含量,为包装强市建设夯实基础,也成为温州包装工业发展的新亮点。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经批准已建立了一批省级以上的研发中心,如:温州耀华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创办的浙江省包装印刷研发中心;东经控股有限公司建立的中国纸包装技术推广研发中心、浙江省纸制品技术研发中心、及包装材料研究中心;华联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创办的浙江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立可达包装有限公司和金石包装有限公司分别创办的浙江省技术研发中心等等。神力集团,华联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还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在财政部建立的包装行业高新技术研发资金的支持、引导下,已有7家企业,9个项目得到专项资金的支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校会企.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研发体系得到重视和加强。

  4、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有10多家企业获中国包装联合会授予中国包装龙头企业、中国包装优秀企业、中国包装优秀名牌企业和中国杰出包装企业家称号。63种产品分别被评为全国、华东地区、全省和全市优秀包装(设计)产品,有5家企业入围“中国百强印刷企业”,有7家企业入围“中国包装百强企业”,有10多家企业入围浙江省包装50强,有4家企业入围“温州百强企业”,有30家企业入围“温州包装30强企业”,有32家企业入围“温州包装优秀企业”,有3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入围“温州包装优秀企业家”,有16家企业的20个项目入选温州包装“优秀科技创新项目”。神力集团研制的神力牌YA61000型六包凹版印刷机、TH系列涂布机,瑞安市诚信包装设备厂的DFJ-500型电脑控制多功能封剪机,荣获第四届CIP-94国际包装技术展览会金牌。温州市鹿城三信包装机械厂研发的《加压自动捆钞机》荣获“第五十一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牌。浙江中申板业有限公司自行研发的新型包装材料“蜂窝瓦楞复合板”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带动了温州包装工业经济水平的平稳提升,对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5、绿色包装和清洁生产迈出新步伐。建设绿色包装产业,不仅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近年来,温州包装行业把减量化、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作为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淘汰了一批能耗高、产能低、污染严重的落后技术和工艺设备,开发推广了一批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不少包装企业不惜重金对落后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积极从资源消耗为主向资源节能绿色环保和创新动力为转变,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取得了积极的进步。如东经控股有限公司、浙江三浃包装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在资源节约、污染物控制、工艺改进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取得明显实效。用电量集中的平阳县塑编业企业积极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实现了耗能最低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市包联三十年回顾与总结

  市包联的三十年,是伴随着国家、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历经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的磨砺,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有关职能部门的关心与重视下,在行业和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下,从探索中不断成长。三十年的历练,市包联形成了具有行业自身特色的工作思路和领域,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回顾总结三十年的历程,主要收获:

  一是积极探索了行业组织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市包联的前身温州市包装技术协会,成立于1982年12月,是我市最早成立的四个行业协会之一,2010年1月更名为温州市包装联合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深化,协会从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入手,实现体制和机制上的改革与创新,变行政管理为行业服务,变企业上门为自找企业,确立了“以振兴为己任,以服务为宗旨”的办会方针,强化了行业为根,服务为本,有为有位的立身理念,以“自立、自养、自治、自强”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为目标,认真做好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等工作,架起了连接政府、行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带领行业实现资源整合,合作共赢,健康发展。

  二是努力拓展了为政府、为行业、为企业服务的新领域。面对行业门类复杂,量大面广的特点,市包联注重发挥上联政府,下联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注重挖掘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在努力做好为政府部门的服务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立足于力争当好行业的代言人,当好行业经济信息的提供者、行业规模和产业政策的建言者。三十年间,联合会重视调查研究,每年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调研课题,积极反映行业的状况和呼声。集行业力量和智慧,组织编制行业发展总体规划,适时提出行业阶段性发展的新思路、新主张,积极做好政府委托和授权的工作,如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统计、市场拓展和对接、各类展会组织、品牌建设、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咨询服务、职称评定、人才服务、职工培训、民商事纠纷调解、商检服务与管理、安全生产监管、各类先进评选与推荐等等,不断拓展服务的领域,及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做好行业发展的事情,团结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着力构建了行业工作的新平台。三十年来,市包联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从做好行业工作的愿望出发,不断加强和强化联合会的体系及平台建设。相继组建了各类专业委员,有针对性的开展行业内的专业活动,搭建起了县(市、区)包印协、市级与包装有关联的行业协会秘书长联谊会、市包联专家工作指导站、专家委员会、“校会企”合作专门委员会,“产学研”技术服务平台、协会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平台、职工培训基地、行业人才服务中心与金融服务对接平台等等。同时还建立了行业统计监测、安全监管、出口运输包装监管等服务体系。

  四是积极开辟了协会服务的新途径。企业、会员是行业发展和协会服务的主体,市包联一直致力和着眼于做好基层的服务工作。坚持精心组织和策划每一次会议与活动,力求务实创新。为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协会多次组织与兄弟同行协会的联谊活动;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展会,展示形象,提升知名度;组织会员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创新与技术比武活动;组织企业出国出境考察和国内观光旅游;与市人事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人才服务与民商事纠纷调解的委托工作机制;与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立出口运输包装监管合作工作机制并签署合作备忘录;依托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合作开办职工技能业务素质培训、开辟市包联网站等等,不断增强联合会的服务功能。

  五是不断提升了协会建设的新水平。三十年间,联合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和一些波折,但是,协会打造的组织基础,创造的工作业绩,一直得到历届理事会班子和秘书处工作人员的很好传承。三十年中,联合会多次荣获中国包装行业全国先进地方协会的称号,多次荣获温州工商领域行业协会(商会)先进单位,多次荣获温州民间先进社会组织称号,去年又获得民政部门授予4A评估等级社会组织的荣誉。建会以来,市包联不负重望,克服困难,加倍努力,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开拓创新,不断加强和推进自身建设,赢得了上级和会员较好的口碑。

  沧海横流方显本色,历经艰难铸就辉煌。回顾总结市包联走过的三十年历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第一:准确定位,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办会指导思想。第二:明确重点,坚持以振兴为己任,服务为宗旨的办会方针。第三:依据特点,坚持以章程为核心,规范运作的办会原则。第四: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办会理念。

  
二、“十二五”展望

  
总结过去是为了谋划未来。“十二五”时期,是温州全面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重要阶段,也是全市工业经济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十二五”温州包装行业面临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加速推进,绿色低碳经济正在形成;国内生产能力大量过剩,市场供需矛盾加重;各行业转型升级进入发展期,新一轮区域和行业竞争全面展开;政府转型,社会转型,经济转型全面推进的大环境,处在“十二五”新的发展起点上的温州包装行业,必须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进一步振作务实精神和拼搏精神,真正把加快发展,作为“十二五”温州包装产业的重中之中,落到实处,把破解温州包装工业“低小散”,推进包装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力争突破。

  (一)发展战略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的总体要求,按照中央、省、市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依据中国包装联合会七届四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包装行业《博鳌宣言》宣告的“五个发展”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科技为先导,全面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把包装行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环境友好、内生增长,惠及社会的基础上,努力形成以节约、清洁、安全、低碳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包装产业体系,促进包装行业经济有序、持续、健康发展,为温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战略方向:优化产业结构。以产业升级为目标,按照“改造提升一批,做大做强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温州包装工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夯实区域优势。优化四大行业的新型工业产业体系:一是振兴包装机械制造业;二是做强印刷包装业;三是提升纸制品包装业;四是做优塑料包装业。力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提高产业技术含量,促进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优化创新能力。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传统制造”到“先进制造”和“绿色制造”的跨越,促进向低碳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组织。着力培育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核心竞争力强、在行业发展中体现主导力量的大企业大集团。着力提升以块状经济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巩固和壮大一批产业基地,促进特色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分工水平,集约利用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合理优化温州包装工业经济布局,把握瓯江口新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努力形成“四大包装业产业区”的特色经济布局,加快推进温州包装工业园建设的步伐,促进向生产服务型经济转型。

  (二)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到2015年,实现全市包装工业总产值72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产值达500亿算,力争由包装大市向包装强市迈进。产业组织:五年内,培育并新增销售产值超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大集团2家;5亿元以上3家;3亿元以上5家;2亿元以上5家;亿元以上10家。“国字号”产业基地巩固壮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特色制造中心,促进产业结构和素质进一步优化。产业品牌:五年内,力争新增1个以上国家级名牌产品,培育省级名牌5个;市级名牌1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创造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3家,省级5家,市级8家;初步建立包装创意设计平台,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以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明显提高,工业“三废”治理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三)主要任务

  1、实施包装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包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组建大型集团型企业;优化空间布局,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集群。

  2、实施包装工业科技创新,着力构建现代包装产业体系。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品牌创新,坚持品牌强业;加快企业制度和管理创新,提升现代管理水平。

  3、实施包装工业绿色低碳经济,实现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树立“绿色低碳”理念,制订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计划,营造宣传、实施氛围;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管理,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4、实施我市从包装大市,向包装名市、强市的目标跨越。

  发展重点:振兴包装机械制造业。“十二五”末,全市包装机械(含食品与制药)工业总产值实现280亿元。设备品种及生产能力保持占全国40%与30% 以上的比例,提升瑞安“中国包装机械城”集聚效应和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包装印刷业。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包装印刷业总产值达到220亿元,5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视文化创意,打造行业创意设计平台,形成更具特色优势的区域印刷中心,建成全国重要的包装印刷基地和国家级印刷包装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提升纸制品包装业。“十二五”末,力争纸包装行业总产值达100亿元,行业利润率不低于5%,原纸损耗率低于8%,产品合格率达到99.5%,销售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0家。做优塑料包装业。“十二五”末,塑料包装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强化研发创新,积极开发和引进新材料,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工艺设备,淘汰落后过剩的塑料编织袋生产能力,向高性能、多功能,积极采用新原料、新技术、与环保谐调的方向发展,推进塑料包装品牌化、环保化、绿色化、包装设计时尚化、现代化。

  (四)保障措施

  1.政府要加大对包装行业的扶持力度,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优化发展空间,保障包装印刷产业基地的用地指标,使其真正落地;理顺包装行业市场经济秩序;政府应在税收、金融等方面对绿色、低碳发展、食品和包装机械的涉农产业及现代包装物流给予优惠政策扶持;科学合理安排节能减排任务。

  2.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改投入力度,提高产品档次,实现品牌强业。争取更大的政策空间和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内原有的研发中心的作用;推进产学研联合研发机制;把实施人才战略作为包装工业产业升级的根本保证。

  3、积极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努力破解我市包装行业大而不强的状态,真正做到因名而兴、因大而强。

  4、积极发挥行业协会服务、指导和协调的作用,赋予其更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更好地显示其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体现民间性、中介性的特点和 自律性、服务性的功能。在政府转型中,要创建政府支持体系,加强提升协会职能,搭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桥梁,更好的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上一条:30周年“特别贡献奖”建议名单(16人)
条:2011年度温州市包装行业30强企业名单


地址:温州市瓯海区梧田街道凤南路26号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11号楼305室   邮编:325028
电话:0577-86786980 传真:0577-88717663
Copyright@2009-2010 温州市包装联合会 Rights Reserved 网站管理